• 时政
  • 地方
  • 法治
  • 专题
  • 要闻
  • 环保
  • 经济
  • 银行
  • 股票
  • 财经
  • 基金
  • 证券
  • 产业
  • 汽车
  • 酒业
  • 教育
  • 能源
  • 访谈
  • 旅游
  • 商会
  • AR/VR
  • 文化
  • 科技
  • 舆情
  • 共青团
  • 图片
  • 城市
  • 视频
  • 房产
  • 企业
中国行业发展研究网 要闻下面带图片的三个

中国经济展现光明前景

2021-03-10 18:31 来源:中国行业发展研究网

摘要:刚才,我们完成了最后一个阶段会议的讨论,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即将闭幕。 为了本次会议,大家怀着增进友谊、促进合作、谋求发展的真诚愿望,从世界各地会聚北京

全国两会正在紧锣密鼓进行,GDP目标凝聚广泛共识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今年“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%以上”。中国以今年6%的底线增长目标,向世界表明推动经济持续复苏的决心和信心。

  把6%作为底线增长目标,体现了一种底线管理思维,意义在于封住下限、不设上限,这就给经济增长托住了底,也为结构性改革留出了空间。敢于设置底线指标,这本身就体现了自信和底气;善于进行底线管理,则体现了娴熟的宏观调控艺术。因此,“6%以上”的增长目标充分考虑了必要与可能、已知优势和未知风险,是可行也是稳妥的,体现了经济宏观调控中的底线思维。

  从更长远来看,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草案主要指标表中仍然保留了GDP指标,这是因为经济增速是综合性指标,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,发展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,经济增长目标可以引导各个地方、各个部门、各个条线向着一个具体增长目标努力,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、推动高质量发展,形成共同预期与发展合力。同时,“十四五”规划对GDP指标以定性表述为主,隐含定量表述,有利于更积极、主动、从容地应对各类风险挑战,增强发展的灵活性,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。

  就今年而言,实现“6%以上”的增长目标,我们有信心更有基础。今年1—2月,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2.2%,其中出口增长50.1%;2月份电影票房122.65亿元,创造全球单月单市场票房纪录。这些都说明,中国经济韧性强、活力足、后劲大,正如国家发改委负责人在两会部长通道上所言:我们能够有信心、有决心、有实力、有底气实现今年提出的目标任务。更应看到,“6%以上”不仅是一个总量目标,也有着优化经济结构、转变发展方式的内涵。在两会现场,代表委员们热议通过5G、人工智能等赋能千行百业;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,不仅要求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,而且就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、培育壮大新动能等提出一系列务实举措,将进一步促进科技自立自强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,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  “6%以上”的增长目标里,还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。中国能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,得益于有效的疫情防控,这背后是“一切为了人民”的价值取向和“一切依靠人民”的力量源泉。“6%以上”的增长将是散发着民生温度的增长、惠及千家万户的增长。“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,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”,越来越成为广大代表委员的共识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如同一张民生清单,覆盖了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等各个民生领域;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20个主要指标中,有7个关乎民生福祉。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,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能够更好体现公平正义,也有利于形成更可持续的内需基础。

  古人说,“引而不发,跃如也”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在6%的底线上取得更好成绩,为“十四五”开局起步打下坚实基础;放眼长远,“十四五”时期中国经济将行稳致远,在保持合理增长的同时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

  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1年03月10日 04 版)

责任编辑:admin

今日推荐

  • 中国经济展现光明前景
    中国经济展现光明前景

    中国经济展现光明前景

  •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
   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

   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

  • 企业信用评价、企业品牌
    企业信用评价、企业品牌

    企业信用评价、企业品牌

  • “福达平安”南京圣诺生
    “福达平安”南京圣诺生

    “福达平安”南京圣诺生

推荐图片

  • 中国经济展现光明前景
  •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
  • 企业信用评价、企业品牌
  • “福达平安”南京圣诺生

推荐视频

返回首页
相关新闻
返回顶部
首页 | 关于我们 | 免责声明 | 工作机会 | 联系我们
中国行业发展研究网 (www.cngov.ac.cn)版权所有:Copyright 2017-2027 京公网安备:11011202001572号
京ICP备18026671号-1 京公网安备:11011202001572号 联系电话:010-59795749 
主办单位:国华促通信息技术研究院 网站管理 : jrs@china.com.cn
法律顾问:北京市亿达律师事务所

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1572号

关注我们
微信公众号
官方微博
中国行业发展研究网 www.cngov.ac.cn